第九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商洛市分会场 |“三秦最美读书人” 作品推送——聂光玲
- 发布时间:2021-10-22 13:27:21
- |
- 作者:商洛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400次
读书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旅行”途中总会有些羁绊让人难以忘怀。你与读书之间又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呢?
“第九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寻找“三秦最美读书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很多读者向我们投来了稿件。本期为大家带来读者聂光玲女士的作品《最是读书能致远》。让我们一起欣赏聂光玲女士的读书故事吧!
最是读书能致远
文 | 聂光玲
8月份,我们家庭被陕西省妇联、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委文明办等联合评为2021年度“三秦最美书香家庭”;9月,记者采写的报道《书香润泽家更美》刊登于商洛日报,我们全家人深感荣幸。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让人增长见识,了解世界,提升工作能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的读书经历,有好些温暖的故事贯穿其中。
我上小学的时候,每天早早就写完了作业,家务之余,最大的乐趣是到处找书看。记忆犹新的是父亲从学校带回来的《少年月刊》,还有六十四开本的小人书,每页一幅画,下面两三行简短的文字,随便一本都看的津津有味,一看多遍。
读初中以后,遇到了两位特别好的语文老师,一位是一个狂热的文学爱好者,晚自习会时不时地给我们讲他读过的书,分享新写的小说;另一位则经常建议我们写日记、周记和读书笔记,前者现在是一位作家。
中学毕业,到更远的地方求学,周末最大的乐趣是逛旧书摊。周末天晴,学校附近的路边书摊就摆出来了,或用一个架子车推着书,或在地上铺一块布,把书一一铺开,书有新有旧,有杂志,有长篇小说,有大学的专业辅导书,很多人围成一圈,或蹲在旁边看书选书,或和老板讨价还价,这样的旧书摊很热闹,也是一道风景。我每个学期的部分零花钱就用来淘书了,期末再拖运回家,这些书,在老家已经泛黄了,但是,书还在。
工作以后,有近两年的时间,每晚7到9点都在图书馆度过。周末更是一整天的时间都泡在图书馆,中途饿了,就到楼下的小面馆吃碗面,再回去继续读。如此,不仅读到了书里的精神食粮,更交到了推心置腹的真朋友。2016年,写作的《我和图书馆不得不讲的故事》入选安康首届《我心目中的图书馆》全国征文获奖作品集。花样年华,图书馆里留下了很多终身难忘的美好时光。
随着时间变迁,年龄增长,每天的时间越来越繁忙,但读书并没有减少。重新购买了特别多适合孩子的书,从早期的绘本到漫画,再从古诗词到儿童文学小说,包含了德‧达妮拉《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绝对小孩》系列,《亲爱的小尾巴》等“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系列,沈石溪《兔王圆点点》动物小说系列,国际安徒生奖作家曹文轩《草房子》等纯美小说系列……有空时依旧会带小孩儿一起去图书馆阅读。
再后来,慢慢地给自己给孩子定读书计划,比如共同读完一本书,共同交流讨论,尽力写点读后感。在认真读书的过程里,不断总结学习,收获不少。我个人写作的读后感《破茧成蝶当主角儿》《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乡土美食的眷恋》《三读〈带灯〉》等发表于甘肃平凉日报、东方烟草报、三秦广播电视报和中国作家网,《老家有棵香椿树》《冬日清晨的三头狼》《记忆里的年灯》《香透岁月是梨花》分别刊发于山西日报、河北工人报、云南春城晚报、江苏金陵晚报、商洛日报等;
坚持阅读并练写读后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孩儿的作文水平。女儿曾在《少年月刊》《商洛日报》和《华商报》副刊发表过作文,曾获陕西省第五届中小学生微剧本二等奖、爱国主义影评三等奖,写作的《小我看到的大世界》荣获《语文报社》第十届步步高作文大赛二等奖。阅读也能促进孩子的朗读习惯,在我们全家人的鼓励下,儿子准备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朗读视频《少年中国说》,3天在网络的点击量3.98万,这对7岁的他来说,是个极大的激励。
生活繁忙,智能化、碎片化的生活给我们带来较大冲击,但是纸质阅读不能被替代。读书,能让我们深刻理解什么是真的酸甜苦辣,阅读能让原本只有一条直线的生活看到更多叉路口,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里度过多种人生,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书籍,带来了智慧,带来了阳光,带来了力量!
未来,我会继续和孩子一起,好读书,读好书,促使小孩儿学到更多知识,找到更多方法,看到更多好故事,并春风化雨般地指导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努力让经典墨香滋养小孩儿人生的每一步,让读书的故事开繁花、结好果。
作者简介
聂光玲,女,80后,出生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喜欢读书,爱好写作,做过编辑。陕西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市作家协会会员。近年来,先后在山西日报、河北工人报、云南春城晚报、甘肃平凉日报、江苏金陵晚报、东方烟草报、商洛日报等发表文学和新闻作品,曾获全省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