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商洛市分会场 |“三秦最美读书人” 作品推送——周文英
- 发布时间:2021-10-21 11:27:08
- |
- 作者:商洛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414次
读书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旅行”途中总会有些羁绊让人难以忘怀。你与读书之间又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呢?
“第九届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寻找“三秦最美读书人”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很多读者向我们投来了稿件。本期为大家带来读者周文英女士的作品《读书是给精神银行储蓄》。让我们一起欣赏周文英女士的读书故事吧!
读书是给精神银行储蓄
文 | 周文英
如果有人问几十元钱能干什么?烟民说能买一包烟,美女说能买一盒面膜,奶奶说能买一天的菜,妈妈说能买几斤水果,很少有人说能买一本书。
如果有人问半天空闲能干什么?有人说能看一场电影,有人说能逛一次商场,有人说能睡个舒服的懒觉,有人说能打一场球,很少有人说能读一本书。
人追求精神愉悦的方式有很多种,我认为读书是最容易实现且成本较低的一种。因为很多娱乐活动需要场地,需要伙伴,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撑。读书却不挑时间,整日也行,见缝插针的闲暇也罢,专门的书房和图书馆最好,行驶的火车和飞机上也行,甚至有人蹲厕所时也爱与书相伴。且不必花心思找伴儿,独自一人就行。
从小爱上读书,缘于父亲的启蒙,几年前他永远的离我们而去,如果有人问父亲留给我的遗产,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爱读书的习惯!父亲走后,我再读《平凡世界里的路遥》,以及民国时期才子佳人们的故事,看纪录片《柳青在皇甫》,电影《攀登者》以及最近热播的《长津湖》,许多情节,父亲都曾经给我讲过,只是曾经年少无知,如今感觉它们早已在我的记忆中,只是从角落里提溜出来。
对父亲怀念越深,越感觉他像一个智者。但我知道父亲不是智者,在过去没有网络,偶尔看看影视节目的年代,父亲吸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读书。八十年代,别人去外地城市,最大的愿望是吃一顿美食,而父亲回来必定买一本书。
我小的时候,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懒人”,因为他不识农事,不擅稼穑,常被左邻右舍当反面教材笑话,但父亲却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不管白天在干什么,晚上空闲时间都是读书,因为农村可供阅读的书籍实在太少,他就尝试写小说和诗歌。读书虽然没有让父亲变成有钱人,但却为他打开了视野,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工作后因为业务需要,我随时补充专业知识的学习,但专业知识学起来枯燥乏味,难免懈怠,我的方法是专业课与励志类、成功学书籍同时进行。比如我在自考大专和后来考会计师时,《致加西亚的信》、陈安之的成功学系列书就摆在案头,每当想偷懒时,就阅读这些书给自己加油打气。
上心理学课时老师说到人体器官的成长与衰退,大家为衰退一事感到悲凉,老师话锋一转说不要那么悲观,智慧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会衰退的,当然某些疾病使大脑受到损伤的除外,不是有人越活越明白一说么。但智慧的前提是要给脑袋装东西,智慧有些来源于自己的见识和思考,而大部分来源于书本。
前一向和几个朋友聊中年危机,有人说明明自己经济上和工作能力都不差,但就是不自信,总担心被时代抛弃了。我说那是自信不足,治愈方法是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过的书可以成为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如果见识过大风大雨,才会不惧风雨。
一个人快乐的时候,读书吧,读书趁年华,一个人苦闷的时候,读书吧,书里自有解药。读书是给自己的精神银行储蓄,只有存的越多,才会可用越多,而且这种储蓄不会因为使用而减少,读书会让你的精神银行越来越富有。
作者简介
周文英,陕西省作协会员,商州作协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