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馆开放时间:
周二—周日:上午 8:00—12:00 下午 14:00—18:00
周一系统维护、职工学习全天不接待读者
夏季(7月1日—8月31日)下午开放时间为:15:00—18:00

本馆动态

本馆动态

所在位置:首页-本馆动态

商图·荐读| 田家声佳作欣赏——风雪伴我回故乡

  • 发布时间:2023-03-20 08:45:46
  • |
  • 作者:商洛市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503次

辛丑岁末,天寒地冻。冒着摄氏零下IO几度的严寒,顶着凛冽的风雪,我回到了阔别数十载的故乡。故乡还是故乡,可我已是迈入老境的游子。瑟瑟寒风夹杂着几片飞舞的雪花儿,站立村头的我顿时有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觉,真可谓岁月催人老呵!哦,故乡,你是我梦中的牵挂,灵魂的依托。几回回思乡梦醒,几回回热淚湿枕。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回到了您的身边!      

一只大黄狗扑上前来,对着我这个陌生人汪汪狂吠,嘴里哈出一股白气,那气氲氤着向四周扩散,扩散。几只麻雀叽叽喳喳栖落在村头那棵老榆树上飞上跳下,便有绒绒白雪从树梢哗哗落下。蓦然瞧见村子里各家各户厨房里冒着的袅袅炊烟,心里便有了一种释然。这久违了的熟稔炊烟把我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久远的童年时代……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举国上下到处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即使是天寒地冻的腊月天也清闲不下来。有一年,直到正月初一人们还在大干,且美其名曰过“革命化的春节"。农田基建工地上到处红旗猎猎,人吼马叫。一排“农业学大寨"的斗大标语牌树在地头。那时的社员吃饭两头不见天,中午(家中)不许冒炊烟。于是可怜了那帮学生娃子,他们放学回家,屋门上锁,冰锅冷灶,伸手从灶房馍笼里摸两个硬梆梆的玉米面饼,烧碗开水泡了充饥,要吃上一碗热饭须得等到掌灯时分,父母从农田工地下工回来之后。看着村后坡跟当年修造的一台台平展展的石坎“大寨田",我的眼前依稀出现当年我的父老乡亲在寒冬腊月的冰天雪地里万马战犹酣的火热劳动场面。而今,曾亲身经历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岁月的那一辈父老,有的已经谢世,长眠在当年他们受苦所修造的大寨田旁。尚活着的也已七老八十。他们每每忆及那段逝去的如火如荼的艰苦岁月,心儿里便凭添几许惆怅。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农业学大寨运动已成历史。然而,它留给国人的是一种岁月的沧桑和绵绵不绝的遐思……

“喔喔喔——",一声雄鸡的啼唱将我从遥远的回忆中惊醒。猛回头,看见我昔日贫穷不堪的小村庄,村容村貌改观,平展展的水泥通村道路铺向每一户农家小院,红砖小楼房一幢连一幢,自来水管接到各家各户,结束了往昔村民吃水难的困境。那边厢一群中年妇女穿红着绿,不畏严寒,在一曲曲欢乐的音乐声中载歌载舞,尽情享受着太平盛世的无垠幸福。党的富民政策在乡村开花结果,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政通人和,老百姓喜逐颜开。这就是我一个久居城市的游子归来耳闻目睹的农村新气象。乡村巨变无疑给了我最大的慰藉,也给我留下了万千感慨。     

看今朝,冰河解冻,贫穷不再。农村脱贫攻坚的步伐正疾,党的富民政策不断深入人心。相信我的故乡一定会越变越好。        

眼前,风雪打着旋儿,寒气逼人。然而,我的心里却似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图片6.png?v=1748171013383       

作者简介

    图片12

田家声,男,省作协会员,已退休。擅散文创作,弄文30余载,在全国7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千篇,计1OO多万字,已出版散文集4册。获各类文学奖励20余次。虽垂垂老矣,仍在笔耕不辍,不为别的,只为充实生活而已。


友情链接 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 国家典籍博物馆 国家图书馆Web OPAC 首都图书馆 首都博物馆 政府信息公开查询 陕西省图书馆